日前我應《香港國際美酒品評大賽HKIWSC》的邀請,連同其他本地酒業精英,再次擔任一連多天比賽的葡萄酒及日本清酒評審,努力找尋質素好的得獎酒,為消費者提供具權威性及認受性的酒類指南。這個比賽是以亞洲口味作主軸,因此一直以來皆會從亞洲各國邀來評委,發掘有趣優質的酒類產品。今年因疫情關係,未能邀請香港以外的評審人員,於是所有酒類(包括烈酒、葡萄酒、清酒、啤酒等)均是由本港酒業人士擔當。這次的比賽安排挑戰重重,謹慎遵從政府的限聚令及衛生措施,數天的品評工作非常順利;除了一如既往的品嚐到各大產區的傳統酒款外,我在評審過程當中也找到不少極具趣味性的酒類,好像下列兩個非主流紅葡萄品種就是例子,兩者風格可謂南轅北轍,值得大家知道多一點:
 
1)Durif 杜拉夫(又稱杜瑞夫)– 我其中一個品評項目是澳洲葡萄酒,找到好喝的切拉子(希拉,Shiraz)和赤霞珠(Cabernet Sauvignon)當然是意料之內,不過在芸芸紅葡萄中,我遇上一款非常高質的Durif紅酒,我跟同組的多位評委均予以非常高的分數。Durif另有名字Petite Sirah小希拉,兩個名字互通,只是後者多用於美洲產區。杜拉夫是希拉與另一品種Pelousin雜交培育出的後代葡萄,產於十九世紀末的法國隆河地區(Rhone),現時主要散佈於澳洲Riverina及Riverland產區,另外在美國加州、加拿大、法國多地均有據點。杜拉夫顏色深,有充足丹寧和酸度,酒體豐厚,結構紮實,層次分明,味道主要有黑莓、黑醋栗及誘人香料,上乘的可以有極佳的深度和陳年潛力;釀酒師喜歡在勾兌中靠杜拉夫加深酒色,改善丹寧結構和複雜度。至於我品嚐到的是百分百杜拉夫,是近年令我驚艷的參賽產品,所以很好奇是哪一家酒莊的出品,那就熱切期待HKIWSC公佈結果吧。
 
2)Muscat Bailey A – 中文名字叫貝利A麝香,是日本原生的紅葡萄,於1920年代因應日本寒冷潮濕的天氣和種植環境而培育出來。貝利A麝香果粒大,外皮厚,遲萌芽又早熟,對霜雪和黴菌抵禦能力高。此葡萄品種中文名較長,我們行內人士喜歡簡稱之為MBA,算是日本近年知名度高葡萄的甲州(Koshu)以外的另一品種,是山梨縣甚具代表性的重點葡萄。廣泛用於釀製清新直接的粉紅酒(rosé)和輕鬆簡單的紅酒。貝利A麝香充滿紅色水果味、糖果氣息和花香,丹寧和酸度偏低,複雜度欠奉,卻勝在輕盈又易入口。
 
有關今年的比賽結果,大家有興趣可留意http://www.hkiwsc.com/網頁的公告。
 
文、圖:梁淑意 Rebecca Leu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