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b_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 'fb_in_app_browser_popup.copy_link' | translate }}
{{ '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word('consent_desc')}} {{word('read_more')}}
{{setting.description}}
{{ childProduct.title_translations | translateModel }}
{{ getChildVariationShorthand(childProduct.child_variation) }}
{{ getSelectedItemDetail(selectedChildProduct, item).childProductName }} x {{ selectedChildProduct.quantity || 1 }}
{{ getSelectedItemDetail(selectedChildProduct, item).childVariationName }}
Gruner Veltliner 性感.風情.型格於一身的
坊間常說Life is too short to drink bad wines,意即「生命光陰太短,不喝劣酒以免浪費時間」。對此我同意需要珍惜寶貴時光,我也不想喝劣酒,可是何謂劣酒何謂好酒?誰將之定義?自己不喝過,怎知道?我認為,從來飲食都不應局限口味,只有靠自己不斷嘗試,才可發掘出獨特有趣的菜式或飲品;把目光放遠些,保持開放態度,方能找到適合自己的口味,掌握飲食主導權。
葡萄酒五花八門,品種更有上千個,然而顧客平日在市場中接觸到的只有三十餘種,常喝的大概也只是那幾個品種。我建議大家每隔一段時間(例如每月或每季)都找一兩款相對較陌生而能負擔的酒款或葡萄品種來試喝,擴闊眼界,即使最後不對口味,也不會太傷荷包和心疼。事實上,我由以前初學酒到現在擁有一定酒齡,仍不改習慣喜歡在酒舖尋寶,找一些看著酒標也毫無頭緒的酒來飲用;期間總會遇上有一些「伏」,但偶爾卻有不少驚喜,當中我學會了以後逃避陷阱,最重要就是我開展眼界,把知識喝酒領域逐漸增大。
奧地利酒在香港市場日子不短,但一直都沒有大肆宣傳,相比競爭力較強的其他國家,要普及的話,尚待時機,尤其是當地葡萄品種發音甚難,例如白葡萄Grüner Veltliner (下簡稱為GV),每當我跟學生們談及時,大家總覺有點不好意思試唸,然後莞爾而笑。假如因為葡萄名字發音複雜困難而放棄去了解其美味,那未免太浪費了。GV是奧地利種植最多的葡萄品種,佔該國三分一,因此要找酒質最佳的,必須往奧國鑽。不論是在種植還是銷售層面,GV近年在歐美國家時興起來,只是熱潮尚未席捲亞洲這邊。
翻查基因族譜,原來GV是黑皮諾(Pinot Noir)的後裔,然而兩者似乎並沒有太多類似之處,勉強說就是香氣同屬大家閨秀氣質的含蓄類型。GV藤樹活力頗盛,不加以控制的話仍能釀出不俗而具有酸度的清爽輕盈風味酒,但假如加以用心保持藤樹低產並小心打理和釀造,有機會醞育出風情萬種又味道濃郁,酒體豐厚,有深度且複雜細緻白酒,其層次清晰俐落,結構紮實,散發充滿野性溫香,味道帶有青黃色水果與礦物幽香,更有鮮花氣息和香料辛辣口感,收結乾淨而餘味悠長,陳放數年後更會顯露一絲絲布爾岡白酒的清雅影子,非常有趣,值得嘗試。
文、圖:梁淑意 Rebecca Leung
06-06-18
Grüner Veltliner近年在歐美市場有頗大發展,期待本港和亞洲市場會逐漸興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