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炎熱,最近跟朋友們飯聚酒局,大家都想要涼快,於是都不約而同地帶同較輕盈酸爽的香檳(Champagne)和白酒,就連粉紅酒(Rose)和粉紅香檳(Rose Champagne)的次數也比前頻密,不過曝光率還是比白酒低得多。
 
多年以來粉紅酒在香港市場都猶如隱藏在白酒和紅酒後面的小可愛,鮮有出現在舞台上鎂光燈下,偶然在聖誕節情人節時份以氣泡酒姿態露面,但更多的就是被遺忘。也許是粉紅酒常被誤解為單一、直接、廉價的酒,普羅大眾一般以為紅白酒才算是酒,人們總誤會這些酒欠缺深度複雜性,只有初學者和不懂酒的女士在燒烤會、餐前或週末午後派對之類的場合才會飲用。市面上也確實有不少粉紅酒打著清新和酸酸甜甜的旗號,但粉紅酒其實有更多值得關注的面貌。
 
與其硬要說粉紅酒面目模糊,非紅也非白,倒不如去把它理解為同時具備紅白酒風味的酒。粉紅酒初出廠的顏色鮮豔亮麗,夾雜著輕柔丹寧及新鮮率性的紅白果味花香,這個時候飲用的確可以盡情享受它的嬌美和青春活力。但市面其實亦有一些結構豐實,且複雜有層次的粉紅酒,酒體會厚重些,味道主調會散發乾果花香之外,更會有性感玲瓏的香料、陳皮、酸梅等氣息;即使有可能曾經在木桶稍作陳年,木味也不應搶走風頭,而是默默盡責地讓氧氣帶來一些像士多啤梨乾花、拖肥糖、杏仁、雪松木之類的有趣風味。
 
不少產區都偏向以淺色紅葡萄作粉紅酒的品種,例如歌海娜(Grenache)。對釀酒師而言,控制酸度有助保存味道清新,亦讓葡萄汁液維持低酸鹼度,可保留理想顏色,因此也會偏向用備有高酸度的品種,不然他們亦會選擇提早採收。想要釀出優質粉紅酒,部分酒莊會選用老樹齡及低產量的葡萄藤蔓,這些樹藤可孕育出含有濃郁的葡萄汁液。
 
上乘粉紅酒採用的多數是不經壓力榨出的葡萄汁液,以免味道帶有苦味。另外,最難拿捏的是萃取得恰到好處的酒色、丹寧和味道,尤其是要小心計算連皮浸泡(skin maceration)和木桶陳年時間,並挑選最理想的發酵和陳放容器體積及材料,木桶一般都不會經過濃重烤燻,否則煙燻味道過濃,會掩蓋粉紅酒的纖細溫婉。連皮浸泡的時間若然過短,味道就會不足,過長也不好,因會容易釋出澀味。近年市場出現多種以連渣陳年和新木桶陳年釀製的粉紅酒,然而這些帶有過多雲呢拿、椰子汁或牛油味道的粉紅酒似乎把酒應有的高雅清秀之氣遮蓋,實是可惜。
 
文、圖:梁淑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