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在家,爸媽教我們何為好壞;走到校園裡,我們從課堂和書本知識中,大家學會獨立思想,一步一步的建構自己的道德觀和價值概念。的確,成長環境對我們對事物的看法影響深遠,例如飲食習慣與文化,西方人吃濃味芝士吃得津津有味,不少華人朋友卻未必受得了。我們認為動物內臟、雞腳、皮蛋、豬紅等菜式是人間美食,外國人可覺得有點那個,極端者甚至有嘔心感。然而,當環境不斷耳濡目染,讓人習慣成自然後,擁有不同文化或成長背景的人也可共融。我有洋人朋友在亞洲地區定居,交上愛吃內臟的華人女友後,嘗試過炸蠍子、焗禾蟲、燉豬腦湯,慢慢他也不覺得這些被視為怪食物是什麼一回事了。同樣道理,我有不少港人學生品嚐他們第一口西班牙雪梨酒(Sherry)酒時,往往會覺得很臭很難喝,但我提提他們我們熟悉的紹興黃酒也有類似的風味,他們的接受程度竟會提高了,過了一段日子,這些葡萄酒學員嘗試了更多的雪梨酒,同時加深了解西班牙人的飲食文化後,逐漸對雪梨酒改觀,有不少更成為雪梨酒粉絲。
 
關於品酒,有人認為個人口味重於一切,我就覺得個人口味會隨著個人修為、環境和事實根據改變。打個比喻,你喝到一杯很合你口味又好喝的酒,但這瓶酒是一位你看不順眼的人所釀的,那麼你會怎樣為這杯酒評分?我的意見很簡單,以酒論酒,酒做得好,沒有壞酒的瑕疵,便是好酒。所以喝酒的同時,必須學懂何謂壞酒。
 
最常見的兩大壞酒問題
 
一)酒塞霉菌(Cork taint) – 躲藏在木塞的霉菌2,4,6-trichloroanisole,簡稱TCA,在酒塞與酒液接觸時會滲透到酒裡。TCA來源可以是採木的樹林、木塞廠、酒廠內的木材等,會令酒出現紙皮、濕的舊報紙、未乾的水泥、回南天似的發霉味,有時或會有一絲絲類似用過的漂白水味。單單觀看並不能斷定酒是否有TCA問題,必須靠聞和飲才能知道。TCA份量少的話,酒會失卻應有香氣和果味,份量多的話,酒便會充滿上述令人討厭的臭味。TCA問題只存在於使用木塞的酒,其他酒塞材料如鋁扭擰蓋、膠塞、玻璃蓋等並不會有。遇上TCA問題,最好馬上向酒商/侍應查詢,而酒商/供應商或需按情況安排退貨及向酒廠反映。
 
二)氧化(Oxidized) – 我們需要氧氣生存,不過氧氣也是讓眾生萬物老化的元素,若然酒因為酒塞收縮、破損或運送途中出岔子等,空氣入侵酒中,酒在瓶內氧化,色澤會變得暗啞,紅酒變淺,白酒則會加深顏色,而氣味會像煮熟焦糖蘋果甚至像醋般。如同遇上TCA問題,假如有懷疑酒已氧化壞掉,務須向酒商/侍應查詢,保障自己消費權益。
 
文、圖:梁淑意

16-10-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