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前我為本地大型葡萄酒賽HKIWSC擔任評審後,我已經在此跟大家簡單介紹過兩款特色葡萄品種杜拉夫Durif和貝利A麝香Muscat Bailey A / MBA (請參看文章: https://www.winecouple.hk/blog/posts/特色葡萄品種-durif-muscat-bailey-a) ,當中的後者是日本品種。近年日本酒廠力推貝利A麝香,它固然不適國際主流葡萄,而其商業地位、國際市場認受性與知名度均遠不及日本另一土產甲州(Koshu)葡萄,然而貝利A麝香其實是全日本最廣泛被種植的紅葡萄,其產量佔全日本14%之多;因此假如閣下是充滿好奇心的葡萄酒狂熱份子,或是正在修讀葡萄酒課程的學子,就要好好認識這個有趣品種,擴闊眼界和口味。貝利A麝香主要用於釀製簡單輕盈粉紅酒和紅酒,甜而不膩的花果氣息包括櫻桃、紅莓、糖果和花香等是主調,較優質的會有薄又輕柔如絲綢般的丹寧,部分極佳例子的風姿甚至有薄酒萊(Beaujolais)的影子 —– 前提就要葡萄農把產量控制得甚低,配合極嚴謹的釀酒潔淨度。
 
Muscat Bailey A名字集合了其父母品種而成:Muscat Hamburg及Labrusca Bailey,而因為遺傳有Muscat密絲卡的基因,MBA有花瓣、花蜜的香氣也就是變得理所當然吧。果香以外,貝利A麝香不時被外媒酒評人描述為有foxy、exotic或musky之類的氣味,上述形容詞統統都是與動物及其分泌物相關,主要是指酒味帶動物膻或麝香(名字已經寫明了好嗎!)等味。這種風味是否吸引酒客,當然是見仁見智,我認為少量如膻的格調是可以接受的,甚至可能會令酒多添幾分性感風情的韻味,但太多的話就會過火;想要sexy卻變成過度foxy,就會讓飲者有負面感覺。
 
貝利A麝香屬混種(Hybrid)葡萄,即是歐洲的Vitis vinifera與其他種類葡萄混合孕育而成的品種,而貝利A麝香的另一父母就是Labrusca Bailey,也就是美洲葡萄Vitis labrusca。我們在葡萄酒市場上所見的傳統優質品種大部分都屬於Vitis vinifera大家庭,例如赤霞珠(Cabernet Sauvignon)、梅洛(Merlot)、黑皮諾(Pinot Noir)及霞多麗(Chardonnay)都屬其麾下。近這幾個世紀,農業學家為了找出適合個別環境生長的葡萄,減低農耕損失及改良酒質,於是都致力研究培育新品種。這二三十年來多個混種葡萄在不同領域皆成績斐然,例如加拿大的冰酒品種Vidal就是其一,雖然釀成乾白酒質素普通,但就偏偏具備釀製上乘冰酒的能力。
 
第一屆《香港和酒大賞》於十一月中舉行,我有幸被邀擔任評審,品評多款日本葡萄酒、果酒、梅酒及燒酎,其中有一款貝利A麝香表現相當不俗,衷心期待將來可以有更多質素穩定的同類型酒出現,讓消費者有更多選擇。
 
文、圖:梁淑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