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不是配角
 
香港本地樂壇愈來愈受重視,不論是男團女團還是獨立演音樂人,都在為百花齊放這個理念努力,令受眾有更好聽覺享受,更可理解團隊精神的重要性,情況就如你手上的智能電話,從特大螢幕部分到最微細的叉電部分小螺絲,都擔當著很關鍵的角色,缺一不可。葡萄酒製造當然也很著重合作精神,我說的不單止是工作人員,還有酒和葡萄品種。
 
在葡萄酒世界裡,主流都會以勾兌為藝術,果實選自不同莊園,釀好後混合成酒。把來自不同年份酒亦相當常見,好像不記年份香檳(Non-vintage Champagne)、紅寶石砵酒(Ruby Port)、黃褐色砵酒(Tawny Port)、淡色乾雪莉酒(Fino Sherry)等,都是非常具代表性的混合年份酒。不過對普羅飲家來說,為人津津樂道的酒類混合藝術,相信是葡萄混釀酒——即是以多於一個葡萄勾兌成質素更佳的酒品,例子包括法國的波爾多(Bordeaux),以赤霞珠(Cabernet Sauvignon)、梅洛(Merlot)、品麗珠(Cabernet Franc)等紅品種混配。另外,在大國中南部的南隆河谷(Southern Rhone Valley)團隊規模更大,有多達十多種葡萄可供勾兌,當中的葡萄有歌海娜(Grenache)、切拉子(Syrah)、幕合懷特(Mourvedre)與神索(Cinsault),混合出酒味均衡複雜又可口的佳釀。
 
由於歐盟國家的葡萄酒酒標主要以冠名產區(Appellations)名字掛帥,初入門的消費者單憑閱讀標籤而欲要清楚得知葡萄酒中勾兌品種資料,毫不容易,若不另行上網搜索資料,未必會有端倪正在喝哪些葡萄品種,甚是無奈。要深入了解酒中葡萄品種資訊,唯一途徑還是飲用過後再另行查核,慢慢增加知識,這才有望寓品飲於學習,提升品酒技巧。
 
所以,我們學酒之人平日盡可能多涉獵不同國家地區之酒,有空多閱讀葡萄品種的故事,例如以下一紅一白葡萄品種非屬最主流,但其實在相關酒款中都是領銜主演,在其領域酒中擔當吃重位置,懂了它們的特色,對於了解其酒款風格有莫大幫助:
 
Tinta Barroca – 原生自葡萄牙杜羅河谷區(Douro Valley),是葡萄牙砵酒最常用紅品種之一,種植面積位列杜羅區第三大,名氣沒有Touriga Nacional和Tinta Roriz(即Tempranillo)響噹噹。不難打理,頗受農夫歡迎,而且因為葡萄容易累積糖分,酒精度高,對加烈酒(Fortified wine)釀造過程特別有用。帶濃郁成熟黑漿果、藍莓等味道。
 
Furmint –  因為是匈牙利托卡伊(Tokaji) 乾白及甜酒最重要白葡萄品種,絕對是匈牙利的明星葡萄,曾幾何時遍佈奧匈帝國一帶地域的葡萄園,可是到了現代在匈牙利、奧地利等國外的名氣往往被看低一線。Furmint在托卡伊的種植面積高達三分之二,風味從清爽簡單到複雜油潤都有,酸度高,於揚威海外的勾兌甜酒Tokaji Aszu中負責活力擔當。Furmint即使獨挑大梁釀造單一葡萄白酒也可以很出色:年輕時充滿檸檬、柚子、梨子香氣,陳年後會散發杏仁糖、伯爵茶韻味,相當吸引。
 
文、圖:梁淑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