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品的意義
 
疫情之下,酒類推廣或聯誼活動大減,幸好今夏酒業開始陸續復辦多項活動,進口商或品牌以最安全衛生方式進行各式商業項目,欲保持商務正常河市場佔有率,也有望能開拓新客源。
 
最近我為一葡萄酒產區活動當主講人,其中環節是盲品(又稱矇瓶品酒,即Blind tasting)幾款酒,那感覺實在已經久違。盲品酒是我們行內慣用的品酒方式,無論是酒莊、酒商、客戶甚至是學員,都會以此方式品酒,目的除了是測試自己的品酒能力外,最主要就是以沒有偏見的情況下品酒,公平論酒,用感官來定奪酒味。

很多剛投入葡萄酒世界的朋友,總是對盲品趨之若鶩,覺得只要是盲品,就是高深,期間猜中某些資料,就會樂透,認為自己的品酒技巧優越過人,但其實進行盲品想要達到學習或品評目標的話,是需要悉心鋪排,否則隨隨便便或漫無目的地做,就會變得毫無意義。
 
葡萄酒進口商買手團隊要搜尋好產品,矇瓶品酒是必不可少的日常,這些工作人員本來就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葡萄酒知識和經驗,矇瓶品酒有助撇除外在因素的影響,例如是酒莊的名氣,品酒人對產區的固有印象等等,用鑑賞葡萄酒最基本目的出發:酒味酒質。評分過後,團隊即使覺得酒味佳,團隊還是需要從商業角度出發,評估市場的認受性,分析酒的售賣潛力和利潤率,再考慮是否會買入。
 
對剛剛初入門的新手葡萄酒人士,由於學員本身具備的葡萄酒知識理論基礎太淺,盲品的意義不會大,反而是已經對產區風格(wine style)有些少概念的朋友—中級或以上的葡萄酒學員,較為有用。學員先要訂定短期和長期目標,梳理好學習及練習時間表,逐步逐步去走,那盲品就絕對是個非常有用的品酒能力和知識加速器。要有效果,最理想的方法,就是平日要勤於寫品酒筆記,並習慣利用一個有系統性的品酒方法,我們行內稱之為systematic approach或tasting grid,把品酒的步驟歸納於色香味幾個範疇下。到了盲品時,把觀察和品嚐到的資料跟平日的練習配對,就可以增加印象,慢慢連酒與酒之間的細微分別也可品嚐到。學習目標的例子包括以酒的色、香、味、甜度、酸度、酒體、丹寧結構、木桶運用、酒精度、複雜性、餘韻等來評論整體酒質,最後這些資料可以用來分析以致辨別出葡萄品種、產區所在、釀酒方法、年份等;較高深的學員甚至可以從中估計到葡萄種植方法,不過這一點實在有太多浮動因素影響,學員必須非常了解個別地區和莊園的農耕方法,結合其他學習脈絡,資料才算有意義。
 
上述這些經驗也有助酒商做出商業企劃,我就曾經籌辦過一個加拿大葡萄酒晚宴,因為加拿大產霞多麗(Chardonnay)和黑皮諾(Pinot Noir)質素甚佳,但本港市場對這些酒認知度不足,為了讓傳媒和酒商人士明白到加拿大酒的質素,席間我把數瓶法國布爾岡(Bourgogne)酒混進盲品酒列中,讓大家品試,最後多位專業人士均認為加拿大的紅白酒不比布爾岡的遜色,更從此啟發了對加拿大酒的好奇心,多多留意,這樣,推廣目的已經達到。對於葡萄酒學員做盲品練習,我的忠告訂好清晰目標,得出的結論才有意思。
 
做盲品練習,當然要根據自己知識和能力程度及資源來進行,可以的話最好拜託一位朋友或朋友幫忙安排酒和酒瓶,否則的話跟幾位同好們組織一個品酒訓練班會更實際和易於實行。
 
文、圖:Rebecca Leung梁淑意